邓炎汉

发表日期:2011-05-02 08:52:00 来源:韶关日报
字体: 打印此页
分享到:

邓炎汉,原名邓文耀,又名邓火炉,1908年出生于连县龙凤迳村,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,1948年牺牲。

  邓炎汉10岁开始在连州太守巷读私塾。后来到县立中学读书,之后又转到广州读高中,19岁时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就读。大学毕业后,他先后在高明县、广州和梅州等地从事教学工作。

 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,邓炎汉从外地回到家乡连县,任连县民众教育馆馆长。时值全国开展抗日救亡运动,为了唤起民众抗日,他在民众教育馆门前悬挂了一幅很大的中国沿海各省地图,凡是被日寇侵占了的地方,均插上小白旗,以形象醒目的形式教育过往群众,唤起民众抗日。他还主办了一个周末时事讲座,每逢周末晚上向前来听讲的群众开展抗日宣传。此外,他还和人合办了一份《动员日报》,发表有关抗日的言论。报纸的编辑、校对和发行等工作,他都负主要责任。这份报纸宣传抗日很得力,受到读者的欢迎,为推动当地抗日救亡起了积极作用。

  日本侵略者入侵广东后,大批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聚集在抗日的后方——连县,推动了连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,还促进了连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。一贯追求进步的邓炎汉,深受影响,尽力工作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经过党的教育和培养,邓炎汉于1938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  邓炎汉入党后,根据斗争的需要,连阳党组织安排他继续在国民党县政府机关任职,与历届地下党县委主要领导人单线联系。就这样,邓炎汉隐蔽在敌人的心脏,以合法身份长期进行党的秘密活动,为党做了大量工作,起到特殊的作用。

  1942年5月,“粤北省委事件”发生后,中共中央南方局电示,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一律暂时停止活动,进行“勤职、勤学、勤交友”的“三勤”活动,执行“隐蔽精干、长期埋伏、积蓄力量,以待时机”的16字方针。当时,从外地转来连县的党员相当多,还有本地的党员也必须找职业掩护。组织上通过邓炎汉的关系,陆续把这批党员的一部分安排到学校教书,使这些同志既有职业作掩护,利于开展革命活动,又有合法身份进行正常交往。

  1942年至1945年底,邓炎汉先后任连县民政科长和教育科长。在这段时期,他努力工作,使连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快。教育事业的发展,尤其是学校的增多使得教师紧缺,党组织通过邓炎汉的关系,派了大批地下党员到学校教书,对于占领一批学校阵地,建立革命据点,影响学生,接近农民,对发展壮大党的组织有积极的作用。

  1948年1月中旬,连县的东陂、星子武装起义爆发了,极大的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当地的统治。国民党反动派连县当局十分震惊,为镇压革命力量,他们一方面用武力“进剿”起义队伍,另一方面指使特务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,连县被白色恐怖所笼罩。1月28日,敌便衣特务包围邓炎汉的宿舍,进行搜查,并以“政治嫌疑犯”为名把他抓走。

  邓炎汉入狱后,严守党的秘密,没有暴露身份,反动派对他无可奈何。不久,国民党连县当局以“政治嫌疑犯”为名将他押解到韶关专员公署监狱所。邓炎汉在狱中受尽种种折磨,身体被严重摧残,但他坚强不屈,不论敌人施以什么酷刑,都不能动摇他坚强的革命意志。

  邓炎汉的妻子彭惠珍通过关系前来看望他,目睹此惨状,潸然泪下。随后,她花了一笔钱,把邓炎汉担保到医院治疗,但敌人仍派特务严加监视。几天后,邓炎汉经过治疗,伤口渐愈。国民党反动派见邓炎汉伤愈,陷入疯狂,便再下毒手,指使监视的特务将邓炎汉暗杀于医院内。邓炎汉牺牲时,年仅40岁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“韶州清风”微信公众号
关注二维码